10月22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子衿讲堂”第三讲在明伦校区综合教学楼209教室举行。我院广告系副主任陈文泰博士以《学术生涯规划和问题意识培养》为题,为全院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开展专题讲座。
陈文泰引导同学们首先关注5G时代的人才需求导向与核心竞争力体现。他引用《双城记》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说明最近十年社会生活急剧变革带来的影响,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对人们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陈文泰以任正非近年来多次强调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论断为切口,列举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等理论佐证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追求迅速转化、尽快应用的功利化研究很难取得长足的突破。同时陈文泰指出,在传统基础理论到达天花板的情况下,要提高自身在充满未知、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未来,一定要通过培养的创造性思维作为在学术研究和社会竞争当中的核心竞争力。
谈到学术规划,陈文泰以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为引指导同学们制定明确的生涯规划。首先要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路线,强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次,要按部就班地打好学术基础,一蹴而就不可行。陈文泰鼓励同学们目光放远,多做一些不能够立刻产生收益的事情;同时又要做好时间规划,避免时间无谓浪费。他告诫同学们:“停留在想象中,时间都会荒废,行动力要跟上狂野的想象。”
说到问题意识,陈文泰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有的知识体系都是拿来主义,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才能够洞悉未知与价值。多发现问题不是自我否定与自我抹黑,而是自我警醒和自我鞭策。至于如何提高问题意识,他建议同学们注重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提高日常中信息的收集能力、处理能力和敏感程度,在学术研究中加强文献阅读,以及平时要营造平台多交流。
陈文泰对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时提出,好的选题一般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和可行性等。寻找好的选题则要盯住主流文献、盯住主流学者、盯住前沿动态。随后,陈文泰分享了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在写文献综述时,要明确研究问题、做好文献清单、注重批判性和一致性以及重视逻辑结构。除此之外,陈文泰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和分享了关于阅读文献、逻辑思维训练及科研态度等方面的经验。
陈文泰,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伟德BETVLCTOR1946副教授,广告系副主任,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副主任,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融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期刊报纸上发表研究成果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