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子衿讲堂”第二讲在明伦校区综合楼209教室举行。我院新闻系主任史洪智副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文献与学术规范》为题,为学院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开展主题讲座。
![](/__local/5/D6/99/A1A682D73A57DB8158ADA3E24C3_116C6EF7_E8E3.jpg)
讲座伊始,史洪智以当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论文造假、学术问题不断、责任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引,道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之大。他说:“一方面,导师需要给研究生提供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又要因材施教。而这些前提,就是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明确各自的责任定位。”
![](/__local/3/78/6D/10DC57E96AAFA0C162AFB6CA0F0_20F206B9_1A8CA.jpg)
史洪智引用马云的话:“在所有的不确定中,数字化是我们现在最确定的机遇。”明确表明,我们面向数字时代需采取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有能力、有责任、适应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同时,其列举大数据在多方领域的运用,表明数据库的重要性。接着,史洪智将报纸、期刊、图书、论文检索等数据搜索方式贯穿于自身的读书经历,为在场学生作出具体阐释。之后,他讲述运用大数据对范长江作品检索,进一步加强对范长江认识这一案例,突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库在文献与学术规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__local/0/88/0B/A0C24F1CE69133E4CDC1179A526_6748BC4D_24725.jpg)
讲座最后,史洪智补充道,从学生的读书心得,学术写作中,不难发现,同一问题,大家关注的重点也各有所异。但他希望学生能多关注成功者的具体做法,观念思维,经验教训内容等,切实做到客观记录主义与主观理解认知相结合。
![](/__local/5/6E/42/DC30F1A58D91689A2F5C0D7AEAC_812D05C3_951A.jpg)
史洪智,伟德BETVLCTOR1946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近代中日关系与知识转型。代表作品:《新政初期的商部创设与商律编订》《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近代“破产”概念的形成》《清末修订法律大臣的政治困境》《日本法学博士与清末新政——以交往、舆论与制度转型为视角》,出版《日本法学博士与近代中国资料辑要(189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