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高红波,男,1976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祖籍山东鄄城。伟德BETVLCTOR1946教授、院长助理、广播电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河南省普通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2011年上海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北京大学与山东省广电局联合培养艺术学理论博士后出站。曾任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2015-2020年),国家公派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年),河南电视台编辑、记者(2000-2005年),安阳人民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1996-2000年)。迄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电视媒介融合论》《电视媒介进化论》,主编教材《新媒体节目形态》等5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曾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特等奖,河南省社科普及优秀成果特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
学术档案:
(一)代表性论文
1、《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观念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河南巩义IPTV农村用户为例》,载A类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7期。
2、《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载B类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3、《“互联网+电视”:中国电视融媒体产业的场域空间》,载B类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9期。
4、《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学理思考》,载C类期刊《中国电视》2016年第5期。
5、《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载C类期刊《电视研究》2008年第11期。
6、《视听新媒体节目的类型与特征》,载C类期刊《编辑之友》2013年第9期。
7、《“大电视产业”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载C类期刊《中州学刊》2014年第1期。
8、《短视频新闻叙事三种模式探析》,载C类期刊《中国出版》2022年第8期。
(二)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技术哲学视域下的视听媒介进化研究》(21YJA860004)
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视域下电视融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研究》(16YJCZH020)
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技术对视频媒介影响的应用研究》(2018BXW001)
4、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研究》(2015BXW009)
(三)学术著作
1、专著《电视媒介融合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专著《电视媒介进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3、主编教材《新媒体节目形态》(伟德BETVLCTOR1946始于英国出版社,2013.)